點圖放大 |
|
簡介:
《第三隻眼看馬來西亞》綜合了法立諾為電子報《今日大馬》撰寫的文章。他的文章旨在發掘揭開已被人遺忘或邊緣化的馬來西亞歷史面貌,并提醒我們過去及如今仍然存在歷史當中的多種可能性。這些文章以批判性的角度來重閱馬來西亞的史學。解構馬來西亞人所假定的政治、文化和社會觀。
法立諾對馬來西亞政治和歷史的精辟之見,讓我們從中了解很多關于他的地方:他的睿智、他駕馭文字的功力、他為社會公正和人道工作所作出的貢獻,以及他為社會的種族原則所付出的努力。
——世界公正組織主席.詹德拉穆查化
目錄:
- 第一章 政治與政客
- 第二章 族群政治、倍受爭議的歷史、規範宗教與公共倫理的得失從違
- 第三章 尋找另一個馬來西亞
內文摘錄:
-
馬來西亞不為人知的許多另一面
Many Other Malaysias
本文撰于2000年中旬,當時馬來西亞政治領袖都在公開討論是否有必要實施新條例制約網際網絡的使用。他們的理由是網際網絡可引致國內人民產生磨擦與不和,而且還會被有心人利用以散播反政府的思想。這些課題在1997年金融風暴時期及1998年國內政治風波時都逐一引爆起來。當時很多標榜非主流觀點的網站和網絡聊天室紛紛如雨後春筍冒出來。這些網站不異而同都和反對黨以及當時廣受支持的改革派有密切聯系。《今日大馬》就曾在好几次發生的事件中被點名指為反對黨的獨立新聞渠道。
馬來西亞,一如其他現代發展中國家,如今看來正面對著“治國能力”的危機考驗。我在這裡所針對的不只是那些在最前線執行行政管理職務的政府官員及管理層,也必須探究一個問題:即該如何在這個以眾多約定俗成的現代概念(諸如界線、邊境、地盤、論證系統等)所構成的世界裡,嘗試去理解“治國”的意義何在。
自從網際網絡的革命之風吹來了我國,高高在上的統治階級和掌管州屬的高官開始面對重重壓力,必須儘快推出新的管理方式來管制國內社會與人民。但問題是,我們已分不清楚這個“馬來西亞”的界線何在,以及到底是什麼元素構成了這個概念。
網際網絡的出現,喚使我們重新關注那些過去到現在曾在馬來西亞社會裡被隱沒或邊緣化的層面。一夜之間,我們必須面對很多曾經一度被視而不見的地區,裡頭囊括了千逾個宗教團體,也包括那些備受不公平對待的性別組織。我們所謂的“馬來西亞”,一直以來可能只是一個假象而已。在團結合諧的幌子背後,是一個多重層面的“馬來西亞”,目前正慢慢浮上檯面。
對於那些早已能從種種跡象中看出端倪的人而言,這些轉變已是預料中事。很多年前,我隨同家人在東馬的沙巴州定居。在那裡的三年生活,讓我明白了馬來西亞主流社會裡的人們是如何把自己定位在中心點。東馬人經常都在投訴,他們無法參於那些由國家教育及文宣部所粗製濫造出來的政治與文化事務。
像這些地區都會認為自己被忽略甚或邊緣化,實在是一大諷刺但實際上也是預料中事。更諷刺的是,我們這個經常都在強調重視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裡,竟然還會有這種事發生。每一年,我們都見證各種族參於多姿多彩的國慶大遊行。這個國家儘量確保所有的民族代表都有被列入遊行隊伍之中,以編織一個讓全國上下都願意去相信的多元種族的團結故事。
然而,若進一步仔細探究,你將發現這個國家的暗處裡確存有很多偏見和不公平的種族課題。
而國慶日的大遊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遊行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大民族以及少數民族都有委派代表列席,但從他們的出場秩序和在列隊中所排行的位置裡,大可看得出哪些是優勢族群,哪些是劣勢族群。只是觀察各民族代表團、宗教團體和地方文化在大遊行中的排行秩序,略可看得出這個國家的社會文化圖貌,也看得出我們的政治領域分配是多麼不平均。
很多時候,我聽到人們投訴說這些遊行隊伍中經常都把來自東馬的代表團塑造成一個來自“番邦”之地的落後民族。一些由旅遊局製作的廣告和海報也經常不經意的把東馬人強化為我們“落後”的遠親。東馬在遊客和西馬人眼中的形象,往往仍停留在“神秘之地”,一度被白人統治過(難道西馬半島沒被白人統治過嗎?),遍地爬滿野生動物,啊,還有獵人頭一族的後裔。
我們絕不會長久忍受這類優越屈尊的荒唐態度。那些長久以來都在接收這類令人不悅的圖象的族群,遲早會作出激烈的反彈,甚或會全然否定。同樣的,那些被邊緣化、被壓迫或被排外的社群和地區也會做出同樣的反應。被囚禁於國家夢想邊緣外的他們,必定要尋求一個出口來平衡整個局勢。因此,網際網絡就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
網際網絡已成為很多自覺被國家經濟發展忽略了的人們的宣洩管道。一如手槍這類現代文明的產物,網際網絡能夠平衡強勢者和弱勢者之間的懸殊關係。
而網際網絡所做的,只是開拓一個讓其他團體和非優勢派的組織可以暢所欲言的渠道。在無限制的聊天室和網站裡,大量的小社群突然冒起來,在同一個空間裡可以同時談論多元化的話題,諸如比較建立伊斯蘭國的必要以及在日後建立世俗制以作為選擇性的必要。至少,在這個空間裡,我們不須要向警察申請准証來召集五人以上的聚會。
很不幸的,國家對這些事情的反應是一早可預料的。那些負責科技發展與國家保安的官員紛紛對這些新網站的出現抱以質疑的態度。他們認為,這麼多輿論和私人網站可以在一夜之間冒出來,國家必須嚴加以監管和監視。如今,坊間甚至傳出政府將擬嚴格法律來管制網絡的使用。
打壓與監管,將不會阻止另類思維模式和信仰存在於我們的社會裡。管制這些人的活動也不會對國民團結有多大的幫助。關閉伊斯蘭組織的網站和聊天室,也不能夠消滅他們的存在,一如禁止同志網站也不會根除整個同性戀的風氣。這些組織的存在,以及他們有權利存在的事實,已在上文中提過。但以這種老套的手法來壓制他們,或許也反映了當權派如今是何等焦慮不安的。
正視著這些迫切的現實問題,國家和人民有什麼可以選擇?作為一個開始,我們最起碼必須重新檢討我們對多元民族國所持有的傳統和陳舊觀念,同時也必須檢討政府一貫的管理作業方式。與其煞費苦心以清楚划分界線的方式來強調這個國家的多元民族團結特征,不如學習接受這個地方原本就已存有的開放空間,以及無限的觀點和概念。
國家社會本應是匯集想像力的地方,很多時候不該會引致各方發生直接爭論或衝突。保守的國家保安官員或許會認為這種是威脅國家和平的警鐘,但成熟明白事理的樂觀主義者會把這一切視為應該創制出一個多元化、積極並帶有批判性的媒體,一個允許各種思想和聲音暢遊的空間,甚可孕育出最好的言論和思維。
這些組織或許會互相抵觸競爭,但這也畢竟是好事。一個曾一度被分化的社會,如今被逼要相親相愛地融洽生活在一起,大家一定要學習調整自己和接受彼此。至少,儘管我們再這麼憎恨對方,我們也必須找尋一個共同的語言,這樣才能夠互相詛咒謾罵對方。
要徹底明瞭馬來西亞社會的多元層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多得網絡的出現,讓我們可以走得更快速。當然,我們對構成馬來西亞社會的認知也會不斷面臨挑戰。我們已經看到了年輕一代開始推翻傳統的政治價值觀和認知,以往的政治標籤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但這不一定是壞事。在這個被人霸唱獨腳戲的舊式馬來西亞,我們將看到零零碎碎崛冒起來的多元化聲音,以及各種不同的國民敘述觀點逐一誕生。
將來,我們的孩子或許不會再在這個被種族、宗教和種族淵源區分支配的舊馬來西亞成長。未來的新世界將會是一個更複雜,同時要求人們對治國的方針和方法有更新認知的世界。可惜,最後知後覺的,往往就是政府當局。
作者簡介:
法立諾是馬來西亞政治學家和人權運動分子。他曾任教於文明對話中心、馬來亞大學、伊斯蘭研究院,柏林自由大學以及現代世界伊斯蘭教研究中心。法立諾曾擔任世界公正運動組織的秘書長,同時他也是該組織以及馬來西亞全國人權協會和馬來西亞人民之聲的成員。他是今日大馬網站、saksi.com、自由大馬網站、《新海峽時報》、《星洲日報》、《遠東經濟論壇》、英文版《亞洲週刊》、《新聞週刊》、《巴基斯坦每日時報》、《國際衝擊》和《哈拉卡》的專欄作家。他的個人著作包括《真相恐怖化:世界媒體和政治評論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魔化》(世界公正運動:1997)、《伊斯蘭教的新聲》(現代世界伊斯蘭教研究中心:2002)以及《走向伊斯蘭教:泛馬回教黨的歷史進程》(MSRI:2003)。
目前沒有更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