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圖放大 |
|
簡介:
《花蹤文匯6》收錄了星洲日報第6屆花蹤文學獎各組評審記錄和得獎作品,包括世華小說、馬華文學(包括小說、散文、新詩、兒童文學、報告文學、推薦獎)的得獎作品。此外,讀者也可從《花蹤文匯6》中欣賞到當屆花蹤文學獎頒獎典禮、花蹤國際文藝營和花蹤系列講座的精彩畫頁。
目錄:
- 世界華文文學——世華小說
- 馬華文學—報告文學、小說、散文、新詩、兒童文學
- 推薦獎—小說、散文、新詩
內文摘錄:
-
為傑出華文作家獻花
第6屆花蹤文學獎擺脫了“花蹤10年”戰戰兢兢的期許,向著世界華文文學邁開新的步伐。過去10年,花蹤在馬華文學的土壤上紮根,有幸得到本地文學創作人和其他文化圈子的支持與呵護,10年裡幾乎是連跑帶跳地,從最初的馬華小說獎、散文獎、新詩獎和報告文學獎4組競賽,陸續增設世界華文小說獎、新秀獎,以及兒童文學獎,讓馬華文學在本土展開了百花競放的豐姿,而花蹤在完成了最初階段的“培植”以後,便循著“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花蹤”的理念,在第6屆大膽增設“世界華文文學獎”,讓花蹤精神進一步提升和沸騰。
花蹤以小小的身姿,對世界華文文壇引吭高歌,而新增的“世界華文文學獎”便是花蹤送給當代傑出華文作家的禮讚。相對於這些作家以豐沛和精彩的文學作品對華文文學所作出的貢獻,花蹤獻上的只是一株小花,卻懷著摰誠的讚美、崇敬,以及殷切的期待。
花蹤文學獎是大馬華社、馬華文壇和《星洲日報》以對母語文學創作無比的熱愛所迸發的成果。儘管有人以“中文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對“世界華文文學獎”予以期許,而《星洲日報》作為主辦當局,雖滿懷激情而不敢望諾貝爾之項背,惟願秉持公正和堅毅的精神,以不亢不卑的態度,繼續為當世出色的華文作家獻花。
花蹤舉辦6屆以來,在點收成果時可謂一屆比一屆豐收。這屆花蹤文學獎收到世界華文小說應徵作品185篇、馬華小說105篇、散文105篇、新詩168篇、兒童文學84篇,以及報告文學12篇。數量上雖沒有顯著的增加,然而新人輩出,得獎名單令人耳目一新,參賽作品的水準也顯然有所提升,並且大致上也得到各組評審委員的認同。
世界華文文學獎由18位來自中國、台灣、美國和大馬的學者與專家組成評委團,經由嚴格和慎密的評選過程,選出了眾望所歸的首屆得主王安憶。來自中國上海的女作家王安憶,以她出色的史詩式長篇小說《長恨歌》獲得大部份評委的青睞,並認為王氏通過描寫上海城市的文字語言,開創了文學和歷史的新視野,而且她的寫作風格隨著中國大陸的歷史脈絡和人情滄桑不斷改變,是一位自許很高的寫作人。花蹤獎項落在她的手上,華文文學世界理應以最熱烈的掌聲伴奏。
除此以外,另一項讓花蹤鼓舞的成果是馬華作者黎紫書獲得了世界華文小說獎首獎的榮譽。黎紫書過去是花蹤得獎台上的常客,然而這次是馬華作者第一次贏得世華小說首獎,甚至有評委認為黎氏的作品即使拿到中國大陸或台灣去,也是毫不遜色的,這標示著馬華文學多年來不亢不卑和努力不懈,如今已飛上了相當的高度。
經過10年成長的探索,花蹤獲得世界華文文壇側目相看,因而第6屆花蹤展示了更大的自信和勇氣,願意順著海水流經之處,將華文文學的芳香帶到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
每一屆花蹤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然而在我們心裡“花蹤之歌”繞樑不去,提醒我們做得還不夠好,也催促我們加緊步伐,實現“華人到處有花蹤”的理想。
劉鑒銓
星洲日報集團編務總監
目前沒有更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