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圖放大 |
|
人間好時節——古典詩詞的人生啟示
簡介:
人間好時節──自序
小時候,沒有電視和電玩,連電影也難得有機會看,我的遊戲,就是唐詩。
母親不知道從哪裡找到一本破破舊舊的《唐詩三百首》,教四歲半的我和一歲半的弟弟背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我生命裡第一首詩。
我還不識字,母親唸一句,就跟唸一句,像堆積木似的,把一首詩完整的堆砌在小腦袋瓜裡。
就是這二十個似懂非懂的字,敲開了一扇鳥語花香的詩意之門。
我的母親是護士,一直都是職業婦女,那兩三年,也是母親很難得的一段家庭主婦生涯。我還清楚記得,背詩的時候,母親在廚房裡揉麵,捏出一個個巧緻的麵娃娃,有豆沙餡的小兔包;芝麻餡的小魚包,還有小鳥啦,花朵啦,各式各樣的,放進蒸籠裡去,就在我們背完一首五絕或七絕的時候,鼓膨膨的包子蒸好了。能夠準確背出詩來,就能獲得一個兔包或是魚包的獎賞,熱騰騰的包子捧在手裡,卻還瞅別樣的,恨不能多背幾首詩。
吃過晚飯,父母親便牽我和弟弟的手,出門散步。我們把白天裡背熟的詩,背給父親聽,欲窮千里目,砰,我把一粒石子踢得遠遠的,更上一層樓,追上去踢得更遠,痛快地,砰!
常常,遇見不相識的路人,因為兩個用嘹亮童音,如同歌吟的孩子背詩的聲音而駐足,聽完之後,看見他們眼中的驚奇和讚賞,我和弟弟彷彿穿上了最華美的衣裳。
母親再度工作之後,再沒有人領我們讀詩,而我依然愛詩。學校裡的老師規定學生背詩,同學們哀鴻遍野,苦不堪言。他們所以為的苦刑,對我而言,卻是那樣快樂的事。
少女時期,我曾在當時還沒拆除的“國際學舍”舉辦的書展中,買下自己第一本詞選,“三李詞選”,選的是李白、李後主和李清照。規定自己,每天一定要背一闋詞,這三位詩人的詞選,統一是感傷的情調,這使我變得多愁善感,耽溺於眼淚與自憐。
有個同學鎮日裡是開心的,如同陽光下的銀杏樹,嘩啦嘩啦,一陣風過就閃細碎的笑聲。她很驚訝的注意到我的落落寡歡,於是,有一次我生日,她在卡片上抄了一首詩給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裡面的憂愁呢?追悔呢?感傷呢?為什麼既不懷念遠去的朋友?也不追憶逝去的情事呢?為什麼沒有年華老去的無奈?為什麼沒有時不我予的慨嘆?為什麼這首詩讀完了,竟然對生活有了好多喜悅的情緒,讓我忍不住想要出門去,感覺一年四季的風花雪月,感覺活是一種幸福。
從那時候我就意識到,詩詞的世界何其廣闊,絕不只是提供了多愁善感而已。
我從沒有什麼座右銘,遇見困擾或煩惱的時候,也不求神問卜,我習慣翻閱詩。那些詩人從不吝惜,以他們的生命故事,給我們人生啟示。
一年四季,你喜歡哪個季節?
王國維是春天的擁護者:“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天的植物從冰雪中掙扎,冒出頭來,等待溫暖的雨水,迅速地發芽成長,不過幾個晝夜,便蔓延出整片綠意。只要我們仍有熱烈投入的目標,煥發青春的狂情,便也能衝破人生霜雪,回到年少時代,無所畏懼。
從古到今,人們運用各種方法,企圖留住青春,希望永遠保持春日的生機盎然。然而,最好的回春術,其實不假外求,只要我們心中的火種不熄,便能滋生出一片草原。
司馬光在初夏的客邸中,見到了金黃色的花:“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他被向日葵的堅持所感動,將這花視為夏日的力量。柳絮與葵花的不同,就在於這裡,柳絮隨風飄揚,並沒有固定的方向;向日葵卻是不管太陽在哪裡,它的臉孔都會轉向那裡,如此執。
人生走到夏季,約莫都能尋找到自我,發現值得去奮鬥的目標了。有了明確方向的人,就像是豔陽下的向日葵,可以盡情綻放。人們看見向日葵,也多能獲得一種振奮的鼓舞。
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這不僅是心情,也是一種境界。秋天是收穫的時刻,也是賞玩的季節,一方面收穫自己的耕耘,一方面還能欣賞別人更高的成就,不張狂,不嫉妒,正是學習悠然的好時機。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白居易邀請朋友前來飲酒的詩。下雪之前的氣溫,酷寒砭骨,最為難熬,然而,詩人卻在紅泥小火爐上暖美酒,邀請朋友前來共飲,無限的溫暖與浪漫。哪怕是走到了生命的冬季,還是不能放棄享樂與朋友,不能割捨所有生之歡愉。
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我們必須有一首,或是幾首詩,要放進人生的行囊裡,足以抗禦這詭譎多變的人間。
我常想到童年時,背詩,踢石子,在黑夜裡暢快地奔跑。
讓我們一邊唸一首詩,一邊把挫折和煩惱踢開,還給自己一個鳥語花香的好時節。
2005年元月 大寒 台北城
目錄:
- 〔立春〕 不能預知的人生,是幸福的——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 〔雨水〕 歷經磨難,而能不改初衷——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 〔驚蟄〕 善待陌生人,便是善待自己——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 〔春分〕 選擇怎樣的環境,便決定了怎樣的心境——依賢義不恐,近暴自當窮
- 〔清明〕 不必與人爭競,自己才是對手——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 〔穀雨〕 不可輕視年輕人,他們主宰了明日世界——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 〔立夏〕 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輕易受人影響——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小滿〕 發現自己的獨特,肯定存在的價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芒種〕 由浪漫入平淡,是最美好的承擔——如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 〔夏至〕 自食其力,是人類的莊嚴——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 〔小暑〕 看似尋常的人,也能有震動人心的力量——且喜胸中無一事,一生常在平易中
- 〔大暑〕 知足常樂,便是富豪——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 〔立秋〕 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 〔處暑〕 庸俗,是沉淪的開始——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 〔白露〕 專精,才能禁得起挑戰——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 〔秋分〕 保持心靈的澄澈,便不會失去本性——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 〔寒露〕 自我實現固然可喜,能夠成就他人更為可貴——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霜降〕 年歲與閱歷,使我們的生命更精緻——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 〔立冬〕 若有才華,就不怕沒有機會——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小雪〕 停下奔忙腳步的那一刻,才是人生的開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大雪〕 孤獨,一種永恆的存在——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冬至〕 交出軟弱病苦的自己,才是大自在——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
- 〔小寒〕 若不能貫徹始終,便將前功盡棄——種田不熟不如荒,養兒不肖不如無
-
〔大寒〕 經歷過痛苦的人,最應該擁有幸福——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內文摘錄:
-
〔立春〕 不能預知的人生,是幸福的——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與朋友約了在101吃午飯,還沒到十二點,購物中心剛剛開門,有一種方才甦醒的氣味,逛街的人寥若晨星。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聊許多工作上的事,生活上的遭遇,周遭的朋友碰到的那些荒謬或不可思議。
我們驚奇、喜悅,也不勝噓唏。吃完飯,已經一點多了,大家各自散去,有的人要回公司上班;有的人要去開會,目標都很明確。
我們穿過中庭的咖啡廣場,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哪裡來的這麼多人潮,把廣場的每一張桌子都佔滿了。大家喝咖啡,吃蛋糕或是三明治,穿都很合宜,舉止也很優雅,談話的表情也很專注。晴朗的陽光從天窗投射進來,每個人都籠罩在明亮之中,彷彿也染上一層幸福的光暈。當我們越過這些人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忽然說:“他們都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怎樣的嗎?他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嗎?”
我有點被震動了。他們應該是不會知道的,就像我們也是不知道的。這個中午,只是個尋常的中午,微微窒悶的低氣壓,連到底會不會下雨,都沒有人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永遠比知道的多得多。
在九二一大地震來臨之前,這島嶼上的人們可能因為太炎熱的暑氣,難以入眠而抱怨;當九一一的飛機撞上雙子星的時候,建築物中的秘書小姐可能正為買錯了咖啡而懊惱呢;當南亞大海嘯席捲而至,遠從歐洲來的一對戀人正在沙灘上親吻,誰會知道呢?誰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
沒有什麼比生與死更重大的事了吧,然而,在那個時刻來臨之前,我們竟是如此蒙昧無知。不管是多麼有權勢的人;多麼有智慧的人;多麼富有的人,都是一樣的。
在咖啡廣場中,那個看起來生活乏味的孤寂怨婦,可能是下個禮拜的大樂透得主;那個拉鬆了領帶的上班族,結婚七年都沒孩子,可能兩個小時之後,老婆就會打電話告訴他,他將要做爸爸了,誰能預知呢?就是因為此時此刻,沒有人能預知,所有的命運安排,那些憂疑或狂喜,那些獲得與失去,於是,此時此刻,我們才能好好的坐在這裡,安靜平和的,吃一頓午餐,或是喝一杯咖啡。
清代詩人袁枚是個非常懂得享受生命的才子,他在七十歲高齡還親手種下一棵小樹苗,興味盎然的等待小樹長成大樹。這樣的舉動當然引來旁人的訕笑,但他卻有自己的樂觀態度,“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人的生命都有終結的時候,那些劫難或不幸始終等待,潛伏,好在我們都不具有預知的能力。因此,我們才可以安心的吃飯、睡覺、戀愛、工作,日復一日的微笑或感傷,迎向每一個黎明。
不僅是不能預知死亡,我們甚至不能預知即將發生的那些幸運或不幸的事。有些人因此而焦慮,到處求神問卜,算姓名筆劃、算生辰八字、紫微斗數、星座血型,每到一年的開始,有的朋友到處算流年,想知道這一年會發生什麼事。而我總是意態闌珊的,如果確實有好事,算不算都會發生,不預知才能有驚喜。如果是不幸的事,掛在心上終日惴惴不安,懷憂喪志,又有什麼好處呢?我發現,不能預知,正是上天賜予我們的防護網。
在我開完一個會議之後,坐進車子裡,傾盆大雨嘩啦啦落下來,過街的人有的撐起傘,有的沒有傘可撐,是的,就是這個不可預知的人生,讓我感到幸福。
關于作者:
張曼娟,誕生在春暖花開的三月天,自幼不會寫詩,只會背詩。
年紀漸長,會寫文章,卻再也背不出文章來。現為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并為華人世界暢銷二十年的知名作家。
不斷思索人生價值與感情狀態,并且積極尋找一種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除了小說、散文、都會隨筆的創作之外,也為經典文學普及化而努力,已經出版了《愛情,詩流域》、《時光詞場》兩部作品,深獲好評。
2005年,面對更多的未知與變動,從古典詩詞中發掘人生啟示,完成了藏詩卷第三部《人間好時節》。
溯歲月的河流,明白了每一種轉折的幽微,不管是隨遇而安,或是逆流而上,只要能從容自在,便是人間好時節。